Askia's Zoom

just keep going!

漫感

漫感
龚自珍
绝域从军计wǎng然,东南幽恨满词jiān
一箫一剑平生意,负尽狂名十五年。

译文

初翻(方面记忆)

在绝域中从军的思考已经很惘然,对东南的幽恨写满了词笺。一箫一剑是平生的意愿,负尽了狂士的名声十五年。

润色

从军疆场的壮志难酬令人怅惘,只能将对东南形势的忧虑情怀注满诗行。
赋诗抒怀和仗剑抗敌是我平生志愿,而如今十五年过去了,却白白辜负了”狂士”的名声

(最后一句的狂士应该指代著名诗人”王昙”,这里龚自珍可能想表达的意思是辜负了”
王昙”对自己的期望的意思?见注释”十五年”的解释)。

注释

  • 绝域:隔绝的地域,言其远。此指我国边疆。
  • 计:思考
  • 惘(wǎng)然:失志的样子。指从军的愿望未能实现。
  • 东南:指我国东南沿海一带。当时英、美、葡等国已开始在东南沿海一带的广州、漳州(今属厦门)、宁波进行经济掠夺。
  • 幽恨:深沉的忧愤。
  • 词笺:书写诗词的纸,亦可作“诗词。这里指表达忧愤的诗词。笺,古代小幅而极精致的纸。
  • 一箫一剑:代指作者的诗才武略。箫,泛指音乐;剑,比喻武功。
  • 平生意:一生的志愿。
  • 负:辜负。
  • 十五年:诗人于嘉庆十四年(1809)十八岁时成人立志,在北京与被目为“狂士”的著名诗人王昙订为忘年交,当时已在社会上小有名气,从那时到此时,前后正好十五年。

鉴赏

这是一首充满强烈爱国主义激情的诗篇,抒发了忧心国事,尤其是对东南沿海地区遭遇列强侵凌的深重忧患,表达了不畏宵小之徒的嘲笑,愿以文才武略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怀。

该诗前两句写诗人建议加强西北边防的计划落空,为报国志愿失落而惆怅;后二句以“箫剑”精神概括平生意志,是他的自我写照,也是其在抑郁中发出的抗议。

创作背景

该诗作于道光三年(1823年),作者三十二岁。当时,西北边疆分裂祖国的叛乱虽然暂时平息,但在外国侵略势力支持下,正酝酿着更大规模的叛乱。东南沿海,英国派船只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,进行经济侵略,清政府屡禁不绝。面对内忧外患日益严重的国势,忧心如焚。

用法

别想了,你没有龚自珍的成就建议不要随便套用这首诗!!

前面两句的引用其实可以套用在不得志,但又不甘心的场景!后面两句算了!

参考

0%